茯苓,中药名。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。多于7~9月采挖,挖出后除去泥沙,堆置“发汗”后,摊开晾至表面干燥,再“发汗”,反复数次至现皱纹、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,阴干,称为“茯苓个”;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,阴干,分别称为“茯苓块”和“茯苓片”。用于水肿尿少,痰饮眩悸,脾虚食少,便溏泄泻,心神不安,惊悸失眠。
1、《本草纲目》:茯苓气味淡而渗,其性上行,生津液,开腠理,滋水源而下降,利小便,故张洁古谓其属阳,浮而升,言其性也;东垣谓其为阳中之阴,降而下,言其功也。
2、《本草衍义》:茯苓、茯神,行水之功多,益心脾不可阙也。
3、《本草正》:能利窍去湿,利窍则开心益智,导浊生津;去湿则逐水燥脾,补中健胃;袪惊痫,厚肠脏,治痰之本,助药之降。以其味有微甘,故曰补阳。但补少利多。
性味:味酸、涩,性平。
归经:归肝、脾、肺、大肠经。
我公司研发、代加工的多个食品级产品均添加茯苓,如鹿三宝固体饮料代用茶代加工、桦褐孔菌沙棘代用茶代加工、鹿鞭膏代加工等。
注意:茯苓味酸、涩,性平,阴虚火旺者忌服。此品不能代替药物,作为疾病治疗使用时必须遵照药师或医师指导。